“封”火连三月,家“蔬”抵万金。
看起来像是一句戏言,实际上则是疫情当下上海的真实写照。3月23日,话题#上海买菜#登上微博热搜,上海市民熬夜抢菜的内容刷爆了朋友圈。更有不少网友整理出“野菜图鉴”,表示上海市民现在已经盯上绿化带了。
3月28日5时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实施核酸筛查:封控区域内,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车辆只进不出。进一步收紧的防控政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要自己在家解决吃饭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激增的蔬菜粮米需求,这也使得生鲜电商的线上订单量再创新高。叮咚买菜数据显示,近一周上海订单量上涨50%以上,部分站点单量更是平日的2-3倍。
疫情考验的不只是上海市的应变能力、城市管理水平,还有生鲜电商的供应和配送能力。
3月28日,上海一名女子和母亲“马路追葱”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当事人表示,自己当时在超市买了三根葱,一共20元,回家路上不慎掉落一根被一位阿姨捡走了,因为想着葱也挺贵的,就追了大概两公里。
这只是当下上海买菜难的一个缩影。
3月30日凌晨1点,家住上海浦西区的汤先生收到了好友寄来的一箱蔬菜,他在朋友圈感慨道:“因运力不足,凌晨一点半签收,也创了我的收件时间记录。小哥还有很多要送,真的很辛苦。”
美团、淘鲜达、天猫超市、叮咚买菜、盒马、每日优鲜、京东到家这些线上购菜app自疫情之后一直处于高运转状态,即便是消费者提前加好购物车掐着点结算,也很难保证可以成功抢到手。
伴随着买菜难的,还有菜价上涨的问题。某个生鲜配送的小程序界面显示,大肋排(2斤左右)售价为80元、大汤骨(2斤左右)为40元、红心火龙果1个为15元……这显然已经高出了市场均价,但因为送货靠谱,还是成为了不少市民的买菜方式。
然而买菜难,真是因为上海缺菜吗?
事实上,上海一直不缺蔬菜。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最近几天,江桥批发市场蔬菜批发量基本都在6000吨左右,和平时差别不大。市场货源非常充足,市场供应足够保障!”
另一方面,生鲜电商平台的备货也十分稳定,相比疫情前,各电商平台重点民生保障商品比如蔬菜、肉蛋奶等供应量增长超过 100%,在上海市各前置仓刚需品类的日均备货量已达到了日常的1.5倍到2倍。
之所以面临缺菜的窘境,主要还是因为多日封闭造成的运力不足。盒马上海区域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门店员工居家隔离,无法到岗,这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
上海梅陇区两个站点原本近30位配送员,但因为隔离实际能到岗的仅有9位,仓内的夜班、分拣、水产员到岗率均不超过50%。这让本就吃紧的生鲜派送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生鲜电商纷纷菜剧紧急措施,调配内部人员推出“定向保供”、“社区集单配送”等方案。但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无一例外都要有强大的蔬菜供应量作为保障。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冷链食材供应链服务商,上海宇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强化自身的产业链,现在已逐步完成从冷链仓储业务向供应链产业链的延伸发展,6000多条干线运输线路直达1800多个城市配送网点,拥有食材、净菜、预制菜等多个业务模块。
这在疫情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居家隔离之下生鲜作为刚需,是最考验企业供应能力的时候。如何在诸多限制之下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在上海防疫的关键阶段,宇培不仅保证了日常产品的供应,更是积极捐款捐物,紧急调配芜湖工厂的蔬菜包共计10500份连夜运往封控小区捐赠,宇培供应链董事长李士发个人还向上海新虹社区发展基金会捐赠抗议现金十万元人民币。
爱心接力之下,是宇培“让世界更美味”的美好愿景与责任担当。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给了市民们直面疫情的勇气与决心,让更多人看到了“人定胜天”的希望。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